作品赏析

对艺术执着而纯粹的人

羊毫毛笔,一得阁墨,滴水不加,游韧有余,浓墨飞白写和谐,谁能做到? 放下官位,志于书道,游于书艺,从不懈怠,三更灯火五更鸡,又有几人?

对艺术执着而纯粹的人

————张铜彦先生其人其艺印象
       文/李彬
浏览: 1388


       知道张铜彦先生缘于“书法报”。一次打开“书法报报上展”,一组端庄、稳健的楷书、隶书、行书作品映入我的眼帘,我的眼睛一亮,唐楷、魏碑、汉隶、行书写得如此到位,抓住特征,不激不励,实属难得,亦非一日之功。作者张铜彦的名字映入我的脑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天下午,我拨通了张先生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十分亲切热情的声音,欢迎我去他家玩,并客气地请我看看他近期创作的一批作品,提提意见,加强交流。怀着一颗敬仰、学习之心,我敲响了先生的家门,并和张先生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交谈。从交谈中我知道了先生为追求书法艺术所做的一些常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事情。

       张先生钟情于书道始于少年。70年代初步入军营,紧张的工作之余,仍不忘临池笔耕。80年代,随着对书法艺术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张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书法艺术传统脉络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992年,张先生由国务院军转办特批,转业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美术编辑。由于工作出色,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2004年初,他主动申请提前退休,专心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与金融书法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金融行业是十分炙手的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人民银行总行,更是众多金融基层人士和社会大众仰视的单位。在中国官本位的当下,谁不渴望有一官半职,就是在县乡的银行工作也已经是令人骄傲的职业,更何况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部门领导。这样一个领导岗位,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岗位,张先生却坚持要从领导岗位上提前14年退下来,谁能做得到?他做到了!很多人会发出惋惜,会提出疑问,这人怎么了?放着好好的官位不做?我则在交谈中喊了一声“好!”好从何来?凡事既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真正的放的下,才能走得远。走得轻松,走得痛快。兵法曰:“欲进则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张先生有志于书道,游离于艺术之间,在宣传部长的位子上,整天大量繁杂的具体事务压得他无暇专心于书艺,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找到一些宁静。但即使是这样,很多的应酬往往使他难以专心于碑帖之间,寒灯夜火的宁静有时也被无奈的应酬所打乱,这些让他时常在两难中徘徊,在这个两难中张先生选择了“放下”,放下手中忙碌的工作,放下来之不易的官位,放下无法推辞的应酬,一头扎进碑与贴的海洋,一头扎进书房自我的天地,一头扎进书法历史的长河,在那里静心地与古人对话,与古人交流,与古人争雄。

       放下难,坚持更难。退下来的张先生,身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一方面团结带领金融书协一班人为壮大金融书法队伍、扩大金融书协的影响、推动金融文化的发展而忙碌,另一方面为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整天泡在碑与帖的整合与交错学习之中。他向我展示了学习郑文公、始平公、张迁碑、石门铭、石门颂、曹全碑、乙瑛碑、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吴昌硕、王蘧常、伊秉绶等历史上近代、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或对自己有补益的碑帖,他都进行了系统的临习和归纳总结,这些让我敬佩不已。每创作一幅作品,不管大幅小幅,他都是极其认真的、细致的,首先一丝不苟地打好小样,制好版式,然后进行创作,这样既能保证作品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作品中的错字、漏字。

       在交谈中,我又听到了一个不敢相信的事实,张先生所作的宏篇书法精品,竟然是用羊毫笔直接蘸一得阁墨汁书就,不蘸一滴水,这个我不敢相信,因为我试过,写过一段时间,因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到笔不到,终于放弃。没想到张先生竟然如此得心应手,大字小字写得如此到位精湛,浓淡、虚实皆在笔下自然流露,密不透风,疏可跑马,黑处飞白皆尽得妙处。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独特的一个门类,她以自身的价值和有意味的形式,丰富了一类艺术,“知白守黑”与“计白当黑”是中国文化中的独特观念,善于无笔墨处见精神,于无声处见声音,善于以少见多,以小见大。虚,不是原先意义上的虚无飘渺,白,也不是简单的白,阴阳互依,虚实相生,这就是中国艺术的意蕴、内涵和境界。

       羊毫毛笔,一得阁墨,滴水不加,游韧有余,浓墨飞白写和谐,谁能做到?

       放下官位,志于书道,游于书艺,从不懈怠,三更灯火五更鸡,又有几人?

                                                                                                                        李彬2005年夏于北京青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