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铜彦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剌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五一一年),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共有内容大致相同的上、下两碑,都为正书。一般说的《郑文公碑》都是指下碑。此碑为光州刺史郑道昭为其父郑羲述功颂德而写。因郑羲的谥号为郑文公,故简称《郑文公碑》。此碑最大的特点是融篆、隶、草于一炉,结字宽博舒展,用笔雄浑圆劲,章法气魄宏大,极具庙堂之气。有魏碑之冠的美誉。
我对《郑文公碑》情有独钟,一写就是40余年,而且专门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此碑。前些年为了集中精力主打我的伊体隶书和颜体行楷,故采取收缩战略,曾几次想放弃《郑文公碑》,但由于我对此碑感情至深,实在难以割舍,终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为此我还写下一首打油诗:历代书家五体通,流芳百世一两种,我攻隶书和行楷,保留魏碑《郑文公》。
几十年来,我攻魏碑从不跟风,坚定信念,迎难而上,追求端庄、厚重、古拙、舒展的正大气象。始终坚持以《郑文公碑》为主线,同时从《论经书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颜真卿楷书、王遽常章草,以及篆书中汲取营养。为了丰富我上述三体的用笔,又花费十年左右时间,集中临习赵孟頫的《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行书千字文》等,并以此减少我主攻正书的板滞,增加三体的自然灵动。
此幅新创作的雅量诗书五言魏碑联,力争体现本人上述所学碑帖字法笔法和追求的风格特点。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